自然農法|清茂農場
1990年代,#自然農法 概念傳入台灣後,有越來越多生產者認同其理念並實踐著。#王貴仙 從五歲開始就在農田裡幫農,高職至研究所也就讀農業專科學校,50年來實務與知識的累積,使他深知自然農法才是達到永續的最好方式,加上家人與鄰農使用化學農藥不當,發生多次中毒事件,都是王貴仙送醫照看,這些經歷令他更堅定農人不應該暴露在有毒耕作環境中,與生產安全食物的重要。
然而傳統觀念扭轉不易,父親為了家庭必需追求產量,為此還與王貴仙產生不少摩擦,甚至鬧了 #家庭革命…。因緣際會王貴仙在農閒時帶著自家生產的農產品北上販售最後開了小有名氣的水果農產店如此共十年的時間,農忙時亦會返鄉下田幫忙,直到父親病重,生前最放不下的便是家裡的農田沒有人力,故王貴仙承諾會回家專職耕種農田與照顧年邁的母親,讓他不用牽掛。
過去農地用藥多年,王貴仙想用自然農法,就必須 #打掉重練。先用雜草的有機質做肥料,後將酵母混入米酒製成有機生物肥,延緩微生物肥快速的流失,增加稻米吸收養分的時間,他更笑說:「不用藥初期根本種不出來,我跟馬妞(女友)是真的過著王寶釧的生活,吃了雜草5、6年,才開始慢慢穩定產出,可以販售」。
轉型的前幾年一定是收成不好的,但植物會自我調整,經過代代調整就會適應當地環境,除了有自我抗菌、抗蟲能力,生態系也會重新建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作物會有蚜蟲,但蚜蟲多就會引來天敵瓢蟲,由於蚜蟲不會飛,想吃蜜汁的螞蟻就會與他互利共生,而這些只是表面看見的,其中還有無數微生物、細菌都是這樣運作。
由於口湖鄉屬於風頭水尾 #低窪地區,只要上游有人用藥,下雨成災時下游就會有汙染的風險,要推廣低產量的自然農法耕作方式更是難上加難,這就顯得王貴仙特立獨行。
為了避免鄰田影響,王貴仙特別延後第一期稻米種植時間,並利用梅雨季降水,減少抽地下水對環境的影響,加上他觀察到若太早種植,會引來過多麻雀,為減少耗損他會耐心等到清明前後一個禮拜才會開始種植。
除了種植節奏外,王貴仙的產品也跟別人不一樣,清茂農場只賣 #糙米 跟 #胚芽米 ,其緣由是因白米的澱粉比重較高,澱粉轉變成醣後屬於酸性食物,但對人體友善的其實是 #鹼性食物,故他鼓勵日常主食選擇吃糙米或胚芽米,可以獲取更周全的營養。此外,王貴仙也強調用藥種出來的糧食,雖然有飽足感,卻沒有足夠讓生體產生活力的能量,只要吃過真正自然長出的食物,就會明顯感受到身體是輕鬆的、有精神的!
「自然農法的產量不大。有時候賣相也不好,但我注重食物安全,我可以賣給選擇安全食物的客人」——清茂農場主理人 王貴仙
❖❖❖❖❖❖激推好物
❖❖❖❖❖❖
口湖鄉位於台灣西部沿海地區,因東北季節風從台灣海峽吹過來,海風中的鹽分會將植物部分的水分反吸出來,故能在此存活生長的蒜頭,個頭雖小但蒜油濃度高,風味嗆辣不好惹。
是食物(原味),不是食品(有添加物)! 手工逐粒揀豆,低溫研磨、無加糖、對身體無負擔,原始濃郁的香氣,不但料理萬用亦可當抹醬直接吃。
口感綿脆,陪炒時間適當吃起來不燥熱,每天一小把,補充健康油脂(Omega-3),是您下酒品茗、配菜、在家追劇的最佳良伴。
✎在訪談過程中,發現王貴仙是很有想法、理念的農友,問他是否有打算推動在地的友善種植產業? 他無奈表示「其實當你自己做的好,漸漸就會有人想加入,目前的大環境,自然農法還是比較適合退休規劃,或無經濟壓力的農戶,因為想要看到成果需要時間,不是每個人都經得起考驗」。這番回答雖然過於現實,但我除了能理解外,也不得不再次感嘆,如今願意堅持下來的農友,都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