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亞麻長大的雞|藤舍牧業

 

「我還沒出生時,竹地雞就存在了,我是靠這隻雞養大的。」——藤舍牧業 創辦人張何男

 

🎁 在客家的節慶喜事中,供桌上總少不了雞的身影。竹地雞來自於桃竹苗客家庄一帶,許多家庭會買中雞回家,養到過節時剛好宰殺祭神,接著就成為一家的大餐。因為養殖時間長,竹地雞的胺基酸含量比其他雞種更高。曾有同事告訴張何男,她先生過去不吃雞湯裡的雞肉,但竹地雞燉的雞湯是唯一例外。

🐔 後來飼養時間短、生產效率高的白肉雞取代土雞,成為主流雞種。加上政府規定禽類只能在合格的屠宰場宰殺,許多上了年紀的雞農直接選擇退場,台灣特色土雞的產量逐年下滑。

🐣 身為雞農第三代,張何男一開始遠離家業,從事工業設計與家具代理工作。代理國外家具的過程中,他慢慢了解品牌的歷史和核心價值有多重要。因此,當他返鄉接手養雞場時,就透過新品牌「藤舍牧業」,告訴消費者竹地雞的獨特美味與文化價值。

❶ 為好時好物打造的限量珍品:橄欖油風味的竹地雞

重視雞隻攝取油脂的張何男,甚至把橄欖油摻進飼料。吃橄欖油長大的竹地雞又有不同香氣,屠宰後直接冷凍鮮存,味道純淨,覆熱也沒有油耗味,無論煮雞湯或做烤雞都很適合。只是橄欖油竹地雞是限量商品,這檔賣完大概就不會再出現了。

❷ 吃亞麻長大的雞:竹地雞正規商品

肉的風味來自脂肪,雞攝取的油脂則會影響風味。張何男試過不同飼料,發現雞肉的風味表現因此出現差異,更加深他們對油脂選用的注重。現在他們在飼料裡加入 10% 以上的熟化亞麻,雖然亞麻單價比大豆、玉米更高,但產生的成果更加美味與獨特。

❸ 7 日濕式熟成:竹地雞懷石雞腿

時間能累積風味,但也會讓肌肉纖維變得強韌,不是大眾普遍接受的口感。藤舍牧業為此推出懷石系列,將養殖時間比較長的土雞做濕式熟成,分切大腿與小腿後還處理掉腿筋,讓雞肉風味變濃,口感也更加軟嫩。

 

雖然創立品牌的初衷有一半是情感因素,但張何男對竹地雞的風味很有信心。「我們做的所有嘗試和努力,都圍繞在好吃這件事上。」單價高的竹地雞無法馬上深入多數人的生活圈,但他們願意慢慢發展,用品質帶領消費者重新體會土雞的獨特美味。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